第八十一回:白水山众首领排座次 蛤蟆岭谢振国采蘑菇(四)
第(1/3)节
据史书记载: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队,首一人居前为队长,次两人持盾牌,圆、长各一;次二人持狼筅,次四人持火枪,次二人持短兵,末一人为火兵,专事樵苏1。
1樵苏——采薪割草。
作战的时候,二牌平列,狼筅各跟一牌,两支长枪,分管一牌一筅。短兵等长枪进入敌阵,即便杀上。以筅救牌,长抢救筅,短兵救长枪。这种阵法的最大功效在于长短迭用,前后呼应,左右关联,互克互救,连环共进。
藤牌在江南田塍泥雨中,可代甲胄,极为便利,是防御倭寇重矢、长枪,掩护本队前进的利器。每一藤牌手有标枪二支、腰刀一把,敌人近前,即掷标枪刺之,不论中与不中,敌人必用长枪格拨,这时候牌手乘势急速滚进,挥腰刀砍杀。
狼筅用长竹竿制成,枝稍茂盛,尖如利刃,既能进而刺人,又是防御遮蔽本队的工具。
戚家军所用长枪不但比倭刀长,而且比倭寇用的长枪长。长枪先发制人,敌人兵器,不能及身。佐以短兵,长枪进刺不中,短兵杀上救护。长短相卫,彼此相倚。
鸳鸯阵的妙处在于变化无穷。这种阵法可根据敌情、地势等条件,随时变化。一队分为两伍,叫“两仪阵”:牌一、筅一、长枪二、短兵一,两仪阵还可以变成“三方阵”:正中两筅两短兵(队长在正中),左右两翼各一牌、二长枪。
这种变化阵形的阵法常使敌人如入虎口之中,进则不得出,必死而后已。戚继光还让不同年龄不同体格的兵士使用不同的兵器:胆勇有力、年少便捷的使藤牌,体壮力大者用狼筅,三十岁上下者用长枪。这样,人尽其力,物尽其用,阵法用得更为灵活、实用。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因道路所阻,救援不及,几乎罢官,改戍台(州)金(华)严(州)三郡。
戚继光初到浙江,发现各卫所的世袭军士大都全家驻守屯垦,只知种田,很少操练,几乎不懂阵法,于是经过沙汰,在金华、义乌招了三千强悍的新兵,配备长短兵器,加紧操练鸳鸯阵法,又按照万里长城的规模重新修建了台州府的城墙,首创双层敌楼,并根据地形制定了攻守之法,又置备了战舰火器,威力大增,号称“戚家军”,名声远播。
嘉靖四十年,倭寇侵犯临海桃洙卫,戚继光率军出击,大小九战,连战连捷,斩杀俘虏倭寇一千多人,烧死在船上、溺斃在水中的不计其数。其后倭寇虽然连年来时有侵犯,但是戚家军英勇善战,森严壁垒,倭寇在浙江沿海不能得逞,转而侵犯福建。
卢勋就是在“赣南巡抚”的任上结识戚继光的。当时戚继光还是个副总兵,官衔比卢勋低得多,受卢勋节制提调。卢勋致仕回家以后,因为他有过“提督军务”的经历,素有“知兵”的名声,所以刚刚到家,就被推举为缙云东乡团防局总团练。并应戚继光的邀请,到台州府的所在地临海去住了一些日子。他们接受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上岸以后窜犯仙居等地烧杀抢掠的教训,共同策划了抗倭的第三道防线,在缙云与仙居两县交界的苍岭上设置了烽火台,并派团勇在险隘东平寨日夜据险而守。万一倭寇再次侵犯,即便进入了仙居,也无法越过苍岭,可确保缙云全县平安。
这以后,倭寇气焰稍有收敛,即便偶有来犯,海防卫所也立即给以迎头痛击,因此倭寇窜犯内地的情事,倒是再没有发生过。
卢勋为桑梓立此功勋
第(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