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十客园兄妹比武艺 天香楼母女宴才郎(三)
第(3/4)节
素素听见孔大方介绍吴王余脍,抿嘴一乐。孔大方看见,忙问介绍是否有错。素素说:
“这种传说,本来就是牵强附会,人云亦云,没什么依据的。即便采入书中,也不过是校旱家言,不足为训的。就如大官人刚才所说的吴王孙权食鲙的故事,据我所知,出在《太平广记》里,而《搜神记》里则说是吴王阖闾的余脍所化。要是各人执以为据,打起官司来,只怕一辈子也争不清楚。数百年后,或许有人把这个典故揞到了吴王夫差头上,也是说不准的。夫差灭越,本来应该巩固基业,再展宏图,可是耽于声色,听信谗言,陷害忠良,反遭灭顶之灾。难保好事的文人墨客,将会编出吴王余脍就是夫差被千刀万剐之后所烹的佳肴呢!传说嘛,不过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拿它当笑话罢了,怎么能认真?”
对于素素的博学多闻和精辟见解,孔大方频频点头,连连称是,也颇为惊讶。为了考一考她的胸中所学,故意夹起盘中俏着的蚕一样的东西问:
“小姐小小年纪,如此博学,令人敬佩。还要请教小姐,这种蚕一样的东西,叫做什么名目?出在什么地方?”
素素不假思索,微笑着回答说:
“这种蚕一样的东西,叫做雪蚕,又名雪蛆、冰蛆。《草木子》1一书中说:‘雪蚕生阴山以北及峨嵋山北,二山积雪,历接不消,其中生此如瓠(hu户),味极甘美。’记得陆放翁在《老学庵笔记》中也说过:‘茂州2雪山,四时常有积雪。蛆生其中,能蠕动’,大概就是这东西。听说此物鲜吃,味道更佳,只可惜咱们江南人没有这口福消受罢了。”
1《草木子》——明代叶子奇著,共四卷八篇,杂谈天文地纪人事物理,并记有元代故事。
2茂州——唐置,在四川省,今与汶川县合并为茂汶羌族自治县。
听了素素的一番解释,连马维禄也惊奇不置,忍不住也想考她一考,就从菜盘中夹起一片黄瓜来,接口问:
“小姐博学,称得起惊人二字。请问小姐,这黄瓜原产何地,本名又叫什么?”
素素依旧端坐不动声色,微笑着回答说:
“黄瓜原产天竺,本名胡瓜。《本草》注引陈藏器的话说:‘胡瓜,北人为避石勒3讳,改称黄瓜。’吴人‘黄’、‘王’不分,因此也有人写作‘王瓜’。小女子读书无多,孤陋寡闻,如有差错,请马老板指正。”
3石勒——五胡十六国后赵国王,羯族,公元319年称帝,据有冀、并、幽、司、豫、兖、青、徐、雍、泰十州,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一国。
听素素对答如流,不为众客诘难所窘,黄逸峰一方面打心里佩服,一方面出于一种“不信就问不倒她”的心情,就举起一支筷子来诘问:
“请问小姐,这象牙筷子,为何人所首创呢?”
素素瞟了一眼这个不多说话的客官,侃侃而谈:
“象牙箸始制于纣王,见《史记·宋微子世家》。纣王以前是不是有象牙筷子,未见于我所读过的经史典籍中。如有不当,请黄客官雅正。”
薛三娘见几位客人轮着番儿地向素素发起诘难,似乎大有不难倒她不肯甘休那个劲头,就举起酒杯来,为女儿解围说:
“今天便宴,可不是为小女应博学宏词科试而设,诸位放着火热的雪蛆烧余脍不吃,却去推究它来自何处,这是何苦?只要它美味好吃,管它来
第(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