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吴本良陌路救病汉 流浪人感恩当教师
第(3/9)节
的两只手来,让他搂着自己的脖子,然后抄起他的两腿,站起身来,大踏步往自己家里走去。
两行热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从病人的眼里扑簌簌地滚了下来,一点一滴地掉进本良的脖子里。本良哪里知道,自己背的这个人,长这么大了,还不知道什么叫哭鼻子呢!
本良把病人背到家,安置在自己的床上。他爹立志问明了情由,二话不说,叫老伴儿快给病人熬红糖姜汤喝;回头又取钱叫本良的十一岁弟弟本忠赶紧到壶镇街上松鹤堂去抓药。疟疾,在当地叫做“半日鬼”,是当地的多发病、常见病,只要到药铺里去说明是“打半日鬼”,伙计们就会按照他们店里祖传的药方给配上一副专治这种病的特效药。立志又把十三岁的闺女月娥叫来,吩咐她今天不要上山去搂柴火了,先在家里看顾病人,倘若病人要吃东西,就给他冲一碗山粉1吃。然后又走到床前看了看病人:病人还在发抖。立志又把本忠的被子抱过来替他盖上。病人睁开眼,伸出一只手来,嘴唇哆嗦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立志向他摇摇手,叫他好好儿躺着,别说话,又把他的手放回被子里去,掖好了被角,这才和本良带上锤子錾子到石宕里干活儿去了。
1山粉——当地一种用蕨类植物的根制成的淀粉,清凉而易于消化,是给疟疾病人吃的最佳食物。
半中午,本良父子提前歇晌回家来看病人。病人喝了姜糖水,又吃了点儿东西,朦朦胧胧地睡了一觉,这会儿觉得好多了。见本良父子进屋,就想坐起来。立志赶忙摇摇手说:
“躺着吧!别忙起来!”
病人却支撑着坐了起来。本良忙上去扶他在床头斜靠着,摸摸他的额角,烧已经退了。
“这种病,就是发作的那阵子厉害,发过了也就完了,只是手脚腰身都还软,睡多了其实也不好。早晨多亏这位小兄弟……”
“别说这个了,老兄弟!”立志把话茬儿接了过来。“出门在外,谁也保不齐有个三玻耗痛的。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瞧你老弟原来也是个硬铮铮的汉子,就这一场病,看把你折磨成啥样儿了?你就安心在这里养病吧!这种病,不碍事儿的,我们这里前村后村害过这种病的人多了。壶镇街上有家药铺,祖传一个秘方,专治这种病,用不着三剂药准好。好了以后,可得留神点儿忌口,别让它又犯了。我们这个村子的人都姓吴,还都是干石匠这一行的。我叫立志;这是我大小子,叫本良;二的叫本忠,抓药去了,一会儿就回来。我家里的要是不在屋,有事儿你就叫小娥。”
立志那爽朗的性格和热情态度,很使病人喜欢。只见他精神一振,病好像立时好了许多,说话也不那么有气无力的了:
“老哥哥说到这儿了,我也不会说客气话。我姓刘,单名一个波浪的浪字。小时候学铁匠,后来改行做点儿小买卖,没想到又赔了个精光。本指着一路上帮人做做短工走回家去的,谁知道偏又遇上这场倒楣的病……”
正说着,二小子本忠回来了,走得一脸油汗,一进门就从褡裢里取出三剂药放在桌子上,对他爹说:
“松鹤堂的二先生叫我带话回来,叫问清楚几天发一回病,叫在发病的头一天吃一剂,一剂熬两回,隔一天再吃第二剂,还叫忌吃生冷、粽子……”
瞧这孩子小小年纪说话却一本正经的样子,大家都乐了。看得出来,这孩子长大了,要是没人把他领到斜道儿上去,跟他哥哥、爹爹
第(3/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