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一篇高论服才女 四行奇句惊众人(上)
第(1/7)节
第七十六回:外行评画,一篇高论服才女。粗汉赋诗,四行奇句惊众人
孔大方一行四人原船回到城里,已经是未牌光景,就不再上岸回家,吩咐老艄公径直把船摇到天香楼去。
这天香楼,紧挨着城隍庙。要是坐轿子从大街上进胡同自东朝西走,这是十三楼的末一家;要是坐船从运河拐进小港汊自西朝东走,这是十三楼的头一家。不论是宅院之广、排场之大还是姑娘之美,天香楼都称得上是秀水十三楼中的第一楼,是陆军中的帅营中军。
十四年前薛三娘从杭州逃来嘉兴,也曾经深居简出过一些时日,后来何桂清的案子渐渐冷淡下去之后,想想自己没有别的挣钱本事,打算买几个姑娘开妓院,正愁没有台基呢,也是事有凑巧,刚好有一户官宦人家新近发迹升迁进京,一是嫌祖宅陈旧狭窄,二是嫌地处城隍庙与十二楼之间,喧闹龌龊,就打算把旧屋折出去,全家人都迁到京中任所另建新房。但是这样院套院楼重楼、前有照墙后有花园、却又紧挨着城隍和花娘的大宅院,小户人家买不起,大户人家不愿买,价钱一降再降,还是无人问津。薛三娘是十二楼出去的人,对这座楼房的底细最清楚不过的了,就请了中人前去说合。一个急于要买,一个急于要卖,自然是一说就妥,连木器家俱动用家伙一并在内,只折了三千两银子,简直是半买半送的一般。
薛三娘产业到手以后,又花了几百两银子彻底粉刷油漆一新,这才带上女儿住了进去,逐渐买婢招仆,调教姑娘,不出几年,就压倒了所有的同行,打出了坐纛旗儿,成了首屈一指的花儿市魁首了。
十几年来,薛家班子一直保持着非比一般的排场和规矩:不应条子出局;不是熟客,一般不唱堂会;生客登门,只备茶点水果烟酒款待,歌舞助兴,当夜不得留宿,要想入港,必须在三五次茶围之后,要跟姑娘混熟了,双方都有了“感情”了,方才可以,而且一旦跟某姑娘成就了好事,其余的姑娘就不得染指,等等。薛家班子的规矩越大,薛家姑娘的身价也越高,凡是到天香楼来走动的客人,不是官宦权贵,就是富商巨贾;资本微薄的小商小贩或是游手好闲的市井无赖,不单没那么多银子、也没那么大胆子敢于到这个地方来浪迹流连。有趣的是:排场越大,身价越高,有钱的大老倌偏爱到那里去摆阔摆谱儿。何况嘉兴府、秀水县的太尊、太爷都是何桂清的门生,又是奉了巡抚密谕就近照应的,自然非比一般,于是薛三娘的靠山越来越多,银柜儿也越来越满,居然也成了嘉兴府的名门望族了。
本忠在红云房中挑灯夜话,通宵达旦,井水不犯河水之外,还拿出三百两银子帮红云赎身返回原籍的新闻,在红云上船启碇之后,很快地就在嘉兴府的茶楼酒馆和十三楼中沸沸扬扬地传开了。当然,在传播这一新闻的人中间,孔大方、范学丹、马伟禄这些活动能量极大的本方土地爷们,也起到了最积极的作用。
新闻传到了天香楼来,不单得到薛三娘的称赞,也引起她女儿素素的极大兴趣。母女二人,一个是女中丈夫,一个是巾帼豪杰,性格本来就与众不同,听说了这桩不比寻常的新闻,在她们的心中,也就有了自己的评价。
在妓院里,千金一掷只为买笑的阔嫖客并不少见。区区三百两银子,本也算不上是什么大数,对素素来说,连正眼儿都不瞧它一瞧。不过本忠的区区些许,跟阔嫖客的千金万贯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凡是嫖客,不论是东拼西凑只得
第(1/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