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王斑头逞能断送性命 梅守备惨败单骑回城
第(2/9)节
了,专会以老卖老,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瞧他那架势,此去多半儿也是吃粮不当差,虚应故事而已。我这一回特意委你当个副管带,也是借重你老哥,好牵制他一些的意思。遇有该办的事情,你只管放心大胆办去,有什么漏子,我的,且看他能把你怎么样!”
王班头得了这一道密谕,真比得了一柄上方宝剑还要高兴三分,抱拳躬身,别过太爷之后,甩开大步,噌噌噌几下子就追上了梅守备。
梅得标虽然已经年过六十,颔下一部长髯已经白了一半儿,但是身躯结实,神采奕奕,横刀立马,缓辔而行,不失武将风度。王班头呢,多年来在绿林里呆惯了,不论居家外出,总是宝蓝色茧绸的英雄巾包头,整幅的白绸子扎腰,穿一套紧身密扣窄袖的玄色箭衣,四周还镶着白边儿,脚底下熟友快靴,背上十字交叉斜插着两把单刀,打扮得军不军民不民的样子,乍一看倒有点儿像是镖局里的镖客。这时候,他走在梅守备的马屁股后面,怎么看都像是个跟班儿的。一路上,行人点点戳戳,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小队子的班头不是入流品的命官,按制没有马骑,只能“腿儿着”。
走了一段路,梅守备并不理他,他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了。过了桥,干脆紧走几步,抢到队伍的最前头去,耀武扬威地走着,自己觉得挺有气派,别人看起来也像个带队的官员了。
在偏僻的山村里,小小一支二百人的队伍,又是旗又是鼓,又是刀又是枪的,后面还跟着一位胡须花白的队官押阵,可以说是一件很不常见的事情。经村过店,引得大人小孩儿像看迎神赛会似的站在路旁边看边议论着,尽管不知道他们要去干什么,却已经一路上哄传开去了。
相反,天刚麻麻亮,从白水山上也悄悄儿地下来一拨人马,全是汉民装束,三三两两地顺着小路直奔双龙山和大玉岭而去。一路上也经村过店,但却神不知、鬼不觉,谁也没有觉察到。这就是义军不用衣甲旗号的好处。
梅得标虽然在缙云县当了不少年的守备,只为上了几岁年纪,不好走动,就连舒洪镇也没有去过。过了船埠头村,就到了双龙山地带。梅得标坐在马上,一路观看山光水色,心里着实赞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从而又联想到雷家寨人敢于扯旗跟朝廷作对,这连绵起伏的高山峻岭,可攻可守,无异于给他们增添了一倍的兵力!面对着这样险恶的山势地貌,心想自己这一次出兵,可千万不能轻举妄动。到达舒洪镇以后,一定要稳扎稳打,先约同当地的团防局首领仔细踏勘一番白水山的地形之后,再商量进兵的善策。
正思讨间,猛抬头看见前面的“双龙抢珠”山峰陡峭,通路狭窄,形势险恶,是个天生的设埋伏去处,不觉心中一动,急忙勒住马头,传令前军停止行进。
王班头正走之间,忽然得到这样的军令,心中很不痛快,又不知道为的什么,皱着眉头返回身来,走到梅得标的面前,很不以为然地问:
“梅大人想在这里原地休息么?听‘带条子’的说,过了这个山口,不到三里地,就是双龙村,到那里再歇脚,也能弄口水喝,该有多好?”
绿林出身的王班头,出兵打仗,忌讳颇多,说惯了江湖黑活,张嘴就来,总是把“路”说成“条子”。
梅得标见这个出身草莽的班头连一点儿用兵的常识都没有,心中又好气,又好笑。碍着他是这支小小联军的副统领,又是金太爷的面子保举的,不便当
第(2/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