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开路神为石棺送葬 千斤闸镇玉女金童
第(6/10)节
沿店,辰时就已经快要过去。要照这样走法,待走到蛤蟆岭,还不得走到午错2去?赛神仙择定的吉辰是巳正,看看只有半个多时辰了,却还有七八里路要赶,偏偏这姓吴的灵柩总是慢吞吞地在前面挡住去路,也不知他们要往哪里去埋,又总不见他们分路而去,直把个赛神仙急得团团转。走到前面催他们快点儿走吧,那几位杠脚瞪起眼睛来嚷着说:“你不看看这棺材是什么做的?几千斤重的份量呢,不压在你肩头上,你哪儿知道是什么滋味儿?你急,你来抬呀!”说着,干脆又支起杠棒歇起来了。急得赛神仙打躬作揖,好话说了一车,这才起杠上路。
1箭——这里作量词用,指一箭所能及的距离,约百步(每步五尺)左右。
2午错——午时正略过一些。
林家的灵柩路过雅湖,有本村财主赵老太爷出来路祭,吴家的杠脚却一声唿哨,抬起那千把斤重的石棺来就像抬着个空箩筐,飞一样地一溜烟儿穿村而过,等到林家的灵柩抬出村儿来,吴石宕人早已经一个也看不见,不知道奔哪里去了。
林家的灵柩过上王,已经交了巳时,偏偏村子里的学究王秀才又写了一篇洋洋数千言的祭文拦路捧读,本来就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偏还要摆起屁股摇起头来,一唱而三叹,耽误了不少工夫,又不能催,好不容易等到路祭完毕,赛神仙这才真的急了,拼命地催着快走快走。好在前面没有人压住阵脚,也没有大村落有人拦灵路祭了,一伙儿人赶命似地赶了个气急败坏,汗出流珠,总算在巳正欠一刻光景,赶到了蛤蟆岭头。等到缓过一口气儿来,定睛往坟园那边看时,不禁又都“唉”地一声,发起呆来了。
蛤蟆岭的陵园刚刚竣工,大小石活儿,还都留着錾痕凿迹。路边的白石牌坊上,端端正正“林氏墓园”四个大字,倒是模棱两可,只要是姓林的人全都用得,用不着烦请马翰林去重写了。牌楼后面,甬道两旁,翁仲抱笏相对而立,石马、石狮、石龟、石羊依次伫立偃卧,无不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老学究写的铭文和墓碑,也都另请高手匠人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技艺日夜赶堑成功,只等奠竁以后树立了。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并没有什么特别新奇之处,出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一路上压住林家灵柩的那一伙儿吴石宕人,已经抢先一步,到此多时了。他们正在那块大方石头的东面,松柏围绕菊花遍地的二分坟地里面,就在刘教师的脚下,挖开了一个深坑、二十四个人抬着十二根短杠六根长杠一根大粗圆杠,二十四条嗓子齐声呐喊,把本善的石头棺材一点儿一点儿地放下坑去。等到林国栋两口子的棺材抬上月台来,本善的坟头已经堆起老高,连墓碑都竖起来了。
林炳一见这个场面,差点儿没把肺都气炸了,自己行动不得,急忙叫林国梁去大兴问罪之师。林国梁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本善的坟前一看,只见立本正在坟碑前面烧纸,火光中照着碑上歪歪斜斜一行大字,錾的是:“吴本善碧血丹心之墓”。下款题的是:“吴石宕合族公立”。碑文的背面,还有四行拳头大小的短偈,錾的是:“无罪无辜,死不瞑目,此仇不报,誓不姓吴。”林国梁见到这四句短偈,也不觉气往上冲,仗着自己是兼管吴石宕的保正,不由分说,当胸一把抓住吴立本,气势汹汹地说:
“你,你,你好大胆!怎么把这个死鬼葬到林家的陵园里来了?”
立本倒不发火儿,伸手轻轻一隔,把林国梁的手推向了一旁,
第(6/1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