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吴本良奔走改籍 刘教师痛陈世情
第(1/11)节
第六回:一片痴心,吴本良奔走改籍。满腔热血,刘教师痛陈世情
第二天一早,林炳拉拢了壶镇的几个武童生,联名向主考官梅得标递了一张禀贴,参的是外籍考生吴本良冒籍报考一节,禀请查办。
梅得标一连三场亲临校场看考生比武,对本良的武艺十分赏识,正和几个监考官商讨,要取吴本良为今科县试第一名武秀才。刚好这当儿接到了林炳的禀贴,颇费踌躇,就和几个监考官斟酌如何批复。大家都说,一面之词,难以轻信,不妨先把吴本良传来问明白了再作区处。
吃过午饭,本良正打算趁这两天等发榜没事儿,去南门外看看祖父手建的东渡竞爽大桥,却来了几个慕名拜访的南乡考生。为首的叫雷一鸣,外号“铜锤子”,就是昨天在场上耍流星锤的那个“老童生”。他自幼就爱舞枪弄棒,本来是个猎户,后来以跑码头使枪棒卖伤药为业,就住在本良隔壁的一间小房间里。昨天下场以后就跟本良认识了,今天特地带了几个同乡人来拜。引见之后,一通寒暄客套,说几句久慕钦佩之类的话。练武之人,三句不离本行,一说两说,不免就说到了枪棒弓箭的解数和箭法上来。说说不过瘾,又拿上家伙到院子中去比比划划,舞弄了一番。本良是个实心人,处处以赤诚待人,就是在枪法刀法上头,也不会弄虚作假,凡是有人问到的关节,都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在连说带比划间,店小二进来说,县里有人指名单请考生吴本良。出来看时,却是昨天守箭靶的那个小军,传话说:“众位主考、监考大人在守备官署立等回话。”大家都说,一定是因为本良三场比试武艺出众,主考和监考大人有意栽培,所以召见问话。本良虽然也猜不透是什么事情,不过心中无冷病,不怕吃西瓜,自己站得直,行得正,估摸着绝不会是坏事儿,忙辞了众位来访的考生,约期另见,就跟着那小军往北过桥一路奔守备衙门而去。
到了守备官署,那小军进门去通报,不久又出来传话说花厅相见。到了花厅,主考官正和几位监考官磋商今科录取武秀才的名次,看见本良进来,主考官梅得标倒挺客气,叫小军掇一张方凳来叫本良坐。本良告了坐,斜签着身子1,半个屁股挨着凳子远远地坐在廊柱旁边。主考官带笑问:“多大年纪了?家住何处?”本良欠身回答:“二十三岁了,家住壶镇林村西北三里地吴石宕地方。”主考又问:“住在壶镇几辈儿了?原籍哪里?”本良回答:“四辈儿了,原籍永康县石柱街。”梅得标向僚属们点点头,又问:“你们是哪辈儿改入本县籍贯的?”本良回答:“我家从曾祖父家宝公起,世居吴石宕已经五十多年,跟当地人没有两样,还要改什么籍呢?”
1斜签着身子——指小辈见长辈或下级见上级的时候,不敢正面对坐,斜着身子只坐半张凳子或椅子,以示尊敬。
主考官笑而不语,却拿眼睛去看那几位僚属。其中有一个姓张的千总2,跟李梅生是拜把子兄弟,早就受到过李家的特别关照,这时候赶紧欠身说:
2千总——原为明代嘉靖间设置的武官勋职,清代的千总是一种下级武官,相当于现代的中上尉,并不实辖一千人。
“既然是并未履行改籍手续,那当然属于客籍无疑;既然明知为客籍,却又偏要来报考,足以证明他是存心冒籍。对于这样的不法顽民,鄙意应该立即除名,严予惩处。”
一时间几位监考官议论纷纷:有同意的,有反对的;有说只
第(1/1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