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白鲨
第(2/18)节
功的书。几周后,
该书(平装本)版权以5),不久,它的销售额仅在美
国本土就爬上了950万册的销售顶峰。
这本书以它接连不断地在各地畅销所获得的巨大成功震惊了整个出版界。本切
利的儿子奈斯安尼尔也是个小说家,孙子罗伯特·本切利是《纽约人》杂志幽默拦
目的撰稿人,偶尔还当当演员。彼特·本切利本人是一名自由记者。他们都或多或
少地拥有这个家族特有的天才。道布拉迪曾为4页篇幅的《大白鲨》剧本大纲付给本
切利1000美元作为7500美元稿酬的预付款。而本切利的第一稿居然曾让大家怀疑他
们是否为此浪费了钱。
本切利本人始终对是否能把小说中追捕鲨鱼的过程和一些次要情节贯穿于剧本
之中没有信心。斯皮尔伯格抱怨说他这本书有点儿《教父》的味道,有点《人民公
敌》(enehe eole)的味道,还有一些《白鲸》(by一dick)的味道。艾米
蒂的邮局局长警告大家,这只鲨鱼就像梅尔维尔的鲸鱼一样具有神力,不可摧毁。
有一个镜头本切利表示同意:鲨鱼杀死胡波和奎恩特并毁坏了他们的船后,它不再
理会布鲁迪而径自沉到深海中去了。“一个幻影般的东西逐渐消失在黑暗中。”奎
恩特的尸体就像亚哈的尸体一样向前漂去,双臂伸开,头向后仰,“张开的嘴巴像
是在无声地抗议。”斯皮尔伯格后来说,“我和卡尔·高特里伯一起花了很长时间,
从《大白鲨》的完成本中将介乎于梅尔维尔和高特里伯、介乎于梅尔维尔和本切利
之间的内容挑了出来。”
又过了几个月后,本切利送来了3个剧本,无论是斯皮尔伯格还是制片人都不喜
欢。随后本切利拿着那3个剧本去了嘎纳电影节,最后到百慕大写他的小说去了。斯
皮尔伯格被《大白鲨》困扰着,后来他自己承认他曾3次想放弃这个电影。扎纽克和
布朗也和他一样,始终对此举棋不定,不仅因为他们缺少导演和剧本,更重要的原
因是,长久以来由于电视制片人的收入问题所引起的争执达到了顶点,电影演员协
会正在发动一场从1974年6月28日开始的罢工,没有制片公司愿意把钱投给不知四天
才能完成的影片。
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制片工作却在进行之中。地球终归是要转的。由于《横
冲直撞大逃亡》在第一轮的放映中只挣了300万美元,扎纽克和布朗将《大白鲨》的
预算定为250万美元——一个极不合宜的预算。同年,福克斯公司投拍梅尔·布鲁克
斯的《年轻的弗朗肯斯坦》花了280万美元,拍摄工作几乎完全是在摄影棚中进行,
没有明星参加,而且还是黑白片。另外还有更为切近的可作为比较的实例:《海神
号历险记》花了500万美元,《地震》花了700万美元。因此从一开始,由于这个预
算,大家都把《大白鲨》看成一部既不会有太多技术,也不会有什么可视效果的小
片子。
斯皮尔伯格
第(2/1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