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志第四
第(1/17)节
◎地理上
昔者元胎无象,太素流形,对越在天,以为元首,则《记》所谓冬居营窟,
夏居橧巢,饮血茹毛,未有麻丝者也。及燧人钻火,庖牺出震,风宗下武,炎
胤昌基,画野无闻,其归一揆。黄帝则东海南江,登空蹑岱,至于昆峰振辔,崆
山防道,存诸汗竹,不可厚诬。高阳任地依神,帝喾顺天行义。东逾蟠木,西济
流沙,北至幽陵,南抚交址,日月所经,舟车所至,莫匪王臣,不逾兹域。帝尧
时,禹平水土,以为九州。虞舜登庸,厥功弥劭,表提类而分区宇,判山河而考
疆域,冀北创并部之名,燕齐起幽营之号,则《书》所谓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
山者也。夏功在于唐尧,殷因无所损益。周武克商,自丰徂镐。至成王时,改作
《禹贡》,徐梁入于青雍,冀野析于幽并。职方掌天下之土,以周厥利;保章辩
九州之野,皆有分星。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
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始皇初并天下,
惩{乂心}战国,削罢列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
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
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
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郡,与内史为三十
六郡也。)于是兴师逾江,平取百越,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凡四十郡,
郡一守焉。其他则西临洮而北沙漠,东萦西带,皆临大海。汉祖龙兴,革秦之弊,
分内史为三部,更置郡国二十有三,(桂阳、江夏、豫章、河内、魏郡、东海、
楚国、平原、梁国、定襄、泰山、汝南、淮阳、千乘、东莱、燕国、清河、信都、
常山、中山、渤海、广汉、涿郡,合二十三也。三内史者,河上、渭南、中地也。
《地理志》曰:高祖增二十六,武帝改河上、渭南、中地以为京兆、冯翊、扶风
是为三辅也。)文增厥九,(广平、城阳、淄川、济南、胶西、胶东、河间、庐
江、衡山、武帝改衡山曰六安。)景加其四。(济北、济阴、山阳、北海也。宣
改济北曰东平。)武帝开越攘胡,初置十七,(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耻、
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平西南夷置牂柯、越嵩、沈黎、汶山、犍为、益
州六郡,西置武都郡,又分立零陵郡,合十七郡。)拓土分疆,又增十四。(弘
农、临淮、西河、朔方、酒泉、陈留、安定、天水、玄菟、乐浪、广陵、敦煌、
武威、张掖。)昭帝少事,又增其一。(金城也。)至平帝元始二年,凡新置郡
国七十有一,与秦四十,合一百一十有一。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又置徐州,复
夏旧号,南置交址,北有朔方,凡为十三部。(凉、益、荆、扬、青、豫、兖、
徐、幽、并、冀十一州,交址、朔方二刺史,合十三部。)光武投戈之岁,在雕
第(1/1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