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511

第(1/2)节
    安,岳安身为内阁首辅,不管品级如何,本身的地位就很高。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每逢新帝登基,内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动。皇帝担心自己的奶兄弟,在儿子继位之后就会失势,所以特意封岳安做了太子太师,让他提前和裴清殊培养一下感情。

    这样就算将来皇帝不在了,岳安也不至于混得太惨。

    上午上完课之后,下午裴清殊就要到京城各个衙门去巡视。这主要是为了让他更加了解朝廷的各项办事机构,同时与朝中重臣进一步熟悉、了解。

    如果在晚膳前还有时间的话,裴清殊就会去向皇帝或者皇后请安。

    不管怎么说,皇帝在位二十多年,还是有不少做皇帝的经验的。

    无论对错,他都把自己所认为的最有用的东西都渐渐教给了裴清殊。

    等裴清殊对朝廷各大机构都有所了解之后,下午的时间里,他就进入内阁,从旁学习内阁大臣是如何处理朝中事务的。

    老实说,裴清殊第一天来到内阁的时候,就被奏折的数量给吓了一大跳。

    毫不夸张地说,那些奏折堆起来,简直像是小山一样!

    裴清殊这个时候才直观地感受到当阁臣的不易。

    或者说……是当皇帝的不易。

    因为这些从全国各地,像雪花一样飘来的奏折,虽然会先经过内阁大臣们的分类处理、附上票拟,但最后还是要由皇帝来亲自朱批的。

    哪怕是要人代笔,皇帝也得把所有重要的奏折都看过,亲自做出决策才行。

    按照规定,大齐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直接向皇帝上奏。

    然而就算是这样,每日从通政司呈递上来的奏折,数量也足以使人感到头疼。

    在岳安和宋尧,还有次辅魏青松的指引下,裴清殊试着写了几张“票旨”。

    票旨即为票拟,也叫做条旨。从全国各地递上来的奏章,在正式呈递到皇帝面前之前,都会先由内阁阁臣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且贴在奏折的上面,作为给皇帝的参考。

    如果皇帝臣的意思传下“圣意”。

    若是皇帝认为阁臣的票拟上头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皇帝就会御笔朱批,对票旨进行改动,甚至是全盘推翻。

    当然,一般来说,内阁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和皇帝的政见都是比较一致的。

    如果是在比较重大的事件上,皇帝的想法和内阁大臣产生了分歧,内阁就会举行集体会议,共同商议此事。然后由首辅出面,集合内阁的意见,再与皇帝商议,以达成共识。

    裴清殊知道皇帝和目前的内阁大臣行事风格都是较为保守的,若是想让皇帝真正接受他这个接班人,一开始就不能太过激进。毕竟现在,还不是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大施拳脚的时候。

    所以在他正式登上皇位之前,裴清殊不打算做出什么太大的变革,以防生变。

    在他试着批阅了一段时间的奏折之后,无论是内阁还是皇帝那边都觉得十分满意。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皇帝就开始带着裴清殊上大朝会,让他在旁听政了。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和以皇子的身份上朝,感受完全不同。

    虽说皇子不同于一般的官员,地位超然,但大齐的皇子太多,皇帝基本上是把儿子们当成官员使的。

    过去裴清殊上朝的时候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