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部分阅读
第(2/10)节
利,再加上权重一时。清政府恐惧他手握重权又势力旺盛,便采取明升暗降的计谋。将他调离直隶,到京城做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
只是,智千虑,必有一失;天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早在袁世凯督练新军时,大清光绪皇帝因为听从康有为的唯有变法,才能强国的陈述之后,准于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事项,与顽固派为的慈禧太后所不容。慈禧随决定趁赴天津阅兵之时,动兵变,逼光绪皇帝退位,另立新君。变法领康有为得知此事后,焦急万分,可他只是个总理衙门章京之职,没有兵权,无法保护光绪皇帝。走投无路之时,康有为想起了袁世凯。康有为虽说与袁世凯不识,却早就听说袁世凯是一位礼贤士,顾及下属,豪爽仗义、又重情重义之人,现在的袁世凯又是手握新军兵权地新式陆军督练,再加上慈禧太后又是趁到他所督练地新军去阅兵时动兵变的,所以,康有为立即想起了他:如果他肯相助地话,那光绪皇帝才可稳保皇位,变法才能继续下去;可是,如果袁世凯拒绝效忠光绪皇帝怎么办康有为百思千虑,千思百虑,无计可施、无良策可行的时候,还是决定派遣维新派地谭嗣同赴天津新军处,劝说袁世凯效忠光绪帝,拒绝替慈禧太后动兵变。可当时的袁世凯,因为深受李鸿章保举之恩,李鸿章呢,又是慈禧太后跟前的红人,而当时的光绪皇帝虽贵为君主,却孤立无依,没有实权,让所有的大臣都看不到半点希,他仅靠几个变法的举人学生,怎么能成得了气候呢基于这些考虑,袁世凯便表面上答应谭嗣同提出的要求,待谭嗣同一离开,他马上向当时的直隶总督劳禄告密,出卖了谭嗣同。导致了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谭嗣同等六位变法之人被腰斩于京城宣武门外菜市场口的刑场上,而变法的起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则逃亡日本。
袁世凯每每想起此事便后悔莫及,当时的他只是出于忠心,只是出于李鸿章曾经的保举情义,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牵连无辜生命被斩。
因为后悔莫及,袁世凯时时惊恐,夜梦乱挠。他最担心的就是,毕竟慈禧太后年事已高,保不定哪一天一命乌呼了,一旦垂暮的她太后早死在光绪皇帝前边,那年轻的光绪皇帝便苦尽甘来了,他光绪皇帝一旦得势之后,恐怕就要先拿他袁世凯试问了。到时候,他的下场不次于被腰斩于菜市口刑场上的谭嗣同等人了。
令袁世凯欣慰的是,年轻的光绪皇帝终于没有熬过垂暮的慈禧太后,早慈禧太后几个时辰先走一步了。可同样令袁世凯惶惶不安、心情肉跳的是,可恶的慈禧太后临死之前,竟然指定由光绪的同胞弟弟,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续大统,而载沣又被临死之前的慈禧太后指定为监国摄政大臣。
载沣做监国摄政大臣的第一件事,就是报袁世凯当年告密之仇。立即宣袁世凯进宫议事,将袁世凯软禁于宫,以便罗织更多的罪名,将他名正言顺地处死及招家灭族。因为袁世凯的告密,他的同胞哥哥虽贵为皇帝,却被囚禁瀛台,忧郁而终。所以。这些年,连他这个做弟弟地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噤若寒蝉。谨小慎微地如覆薄冰,不敢直直起腰杆去做人做事。现在,朝权终于在手。载沣恨不得立即将袁世凯碎尸万段,满门招斩。但是,载沣知道。袁世凯在朝野之中,威望之高。无人能比,他身居要职的幕僚、亲信和下属,不但对袁世凯言听计从,忠心耿耿,同时又手握重权,如果他载沣大张旗鼓地公开处死袁世凯,他又害怕失臣心,引起袁世凯那帮幕僚、亲信和下属地
第(2/10)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