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部分阅读
第(1/10)节
白银。”马吉樟深知自己手中并无存下几个钱。但因办学心切。不愿落后于他人。也脱口而出说出一万两白银地数额。
“我捐五百两白银”
“我也捐白银五百两”
“我捐白银一千两”
“我捐三百两”
“我捐五百两”
外面细雨斜斜,房阁内却热情高涨。河南众京官因办学心切,正尽力而为,纷纷捐款。
是夜,马吉樟回到府邸,因担心捐银之事,见到妻子便迫不及待地问:“家里总共有多少银两”
“不足三千两,怎么,急着用银子吗”妻子望着马吉樟着急地样子,不无担心地问。
“哎呀这么点银子,相差一万两相差遥遥,这可如何是好”马吉樟知道了家中只有三千两余银,更加着急。
“出什么事了要一万两银子做何用呀”妻子看到丈夫着急的样子,开始惊恐起来。
“哦,你不要担心,是河南京官要兴办豫学堂,袁总督把祖上留下来的嵩云堂都贡献出来了,但因房舍不够,再加上要添置仪器等物件,其他豫省京官争先恐后地纷纷捐银上,我当时因办学心切,也报了一万两的数额。”
“原来如此呀”妻子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这可如何是好啊我已当着河南众京官上报了一万两的数目了总不至于再悔改吧有的京官可当场都把银票都拿出来了”马吉樟忧心如焚,焦急万分,初春嫩寒的夜晚,他额头竟有细细密密的汗迹。
“不如求助于七妹吧,她乃中原富,一万两白银对于七妹来说,乃拨一根汗毛而已。”妻子提醒马吉樟。
“哦,太好了”吉樟如梦初醒,猛拍额头,已是中年人的他竟似个孩子一样大呼小叫。“哎呀贤妻提醒地是呀,我怎么把那个中原富的小七丫给忘了呀。”
吉樟直奔书房,提笔展纸,泼墨挥毫:
吾妹七丫
因大清政府停止科举,各省纷纷创办新式学堂,意在栽培自省子弟。想我豫省。处中原之腹地,文化自古领先,在创办豫省学堂之事上,岂能落于他省之后。河南省众京官办学心切,纷纷捐款资助,你一万两白银,我八千两白银,袁总督在把嵩云堂贡献出来作为学校的同时,仍捐白银一万两。二哥我作为翰林编修。作为河南京官,岂能落人之后,便也报上白银万两。怎奈二哥我虽为朝中京官,却积蓄甚微,离所捐数额相差甚遥,故忧心如焚,寝食不安。二哥我再三思虑,想小妹乃河南富户,希望小妹解救二哥之忧焚,捐银资助建豫学堂,永利豫省之子孙学业。
青霞阅读二哥吉樟的信时。是在一个红日初生的早晨,她静静地坐在书案前,展开二哥寄给她的信纸,就像突然看到二哥真人一样,激动不已。她细细地品读着二哥地信,不觉眉头舒展,竟露出了少女才有的羞羞窃笑。
尽管建筑贾鲁河青石大桥已用去了数万两银子,读罢二哥的信后,青霞仍然不假思索地挥笔泼墨。给二哥回了一封既俏皮而又情真意切地信:
二哥,你难道忘了七丫曾说过的“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了吗你难道忘了我可是“能扶社稷,能救生灵”的七丫了吗二哥别再忧焚心焦了,我七丫普救天下之生灵,二哥当然也是七丫地生灵哟,七丫岂有不救之理现资助三万两白银,做为七丫资助健豫学堂之费用,以尽我这个河南人之簿力。另付一万两
第(1/1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