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一零章 最好的选择

第(2/5)节
资金,短期内他们也没有办法继续别的投资项目,与海州地区船舶的合作大概是唯一可以让他们获得扩张,却又不用继续追加资金投入的项目。

    包飞扬和陈玉清谈了将近两个小时,陈玉清在路上休息了几个小时,这时候也顾不上路途劳累,直接前往省政府找常务副省长徐盛教。

    陈玉清仕途上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淮东县的时候从纪委书记转任县委副书记,从此一路平步青云。当时陈玉清最大的助力就是省纪委书记封重林的器重,当时徐盛教还只是普通副省长,和当时的纪委书记一样都是原省委书记鲁勇明一系的干部,如今鲁勇明和封重林都已经不在江北任职,徐盛教也成了常务副省长,成为这一系干部的主心骨。

    “徐省长,通城的卢丁逸太下作了,他跑去韩国抢我们早就谈好的项目我也就不说了,可是他在大会上那样讲,说得好像是我们海州地区市抢他们通城的项目一样,这种欺上瞒下的做法,是我们党的干部能够做出来的吗?”见到徐盛教,陈玉清很快开始开炮。

    听到陈玉清的抱怨,徐盛教笑了笑,鲁勇明退居二线以后,中央让王虹锋接任省委书记一职,又从沪城调来洪锡铭担任省长,加上其他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他们这些原本是鲁系的干部也变得势单力薄起来。

    所谓的鲁系,原本也就是指那些在政治立场上与鲁勇明比较一致干部,实际上这并不能算是一个联系非常紧密的同盟,鲁勇明不在了,缺少这个将大家团结在一起的主心骨,大家也自然会有新的立场,比如徐盛教现在就与省委书记王虹锋走得比较近。

    “玉清同志,卢丁逸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妥,省里也会告诫他的,你就不要再那样说了,那样说一名党的重要干部,也是不妥当的。”徐盛教缓缓说道,新来的省长比较强势,他也快到线了,并不想在这个时候表现得太高调,当然,低调也不代表他就没有自己的立场,对于卢丁逸这件事,他肯定还是要提出来的。

    “领导,许他们做,倒不许我说了?”陈玉清依然很倔强地说道:“当然,既然领导您这样说了,我可以不再说这件事,只要省里给我们一个说法。但要是他们通城市还这样呢?总不成我们海州地区还要看着他们欺负人吧?”

    “好了,你也不要杞人忧天,我们党还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徐盛教摆了摆手,知道陈玉清担心的还是大宙与唐氏合资的项目:“你放心,昨天我在和洪省长交流大宙集团与唐盛集团合资项目的时候,也提过这件事,洪省长说他会打电话告诫通城那边的,今天上午我也亲自给卢丁逸打过电话,他也做出了绝不恶性竞争的承诺。”

    陈玉清冷笑了两声:“他的保证我不相信,我只相信领导。”

    徐盛教摇了摇头,陈玉清是纪委线上出来的干部,做事的风格一直都是这样简单直接,这在纪检系统是优点,但是在政府这一块,争议还是不小。以前她就跟海州地区市委一把手薛绍华的关系不是很和睦,现在海州地区通过大宙集团的这个合资项目,明显有开启重化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也不知道陈玉清和薛绍华能不能够好好配合。

    徐盛教决定敲打两下:“玉清同志,造船属于重化工业,这也是你们海州地区的薛书记一直强调的,如果这个项目能够落成,也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起步,希望你们能够抛弃陈见、求同存异,抓住这个机会,推动海州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陈玉清点了点头
第(2/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