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高铁项目终陷倭手
第(2/6)节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一些"专家"和铁道部的表现更是令人玩味:对铁路一巧不通的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的研
究员张季风急急忙忙地到处大放厥词:"如果从日本的新干线技术,特别是它的车辆技术和集中控制系统来看,【转自铁血 应该说是世界一流的。而且日本6家公司采取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方式是非常明智的,这比日本方面单独竞标要好
得多。"
另一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冯昭奎也在接受《了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认为:中国的铁路技术相对落后,虽然中
国也可以通过自身来实现技术突破,但是这需要高昂的投资和相当长的时间……(言外之意就是21世纪的中
国人造不了日本人在公元1964年造的高速列车!)
更令人非气愤的是,铁道部把中国人自己的、原计划用于这几条铁路的"中华之星"以"尚未完成试运行"的
原因给排除在外!而我们知道"中华之星"已在沈阳至秦皇岛的400公里的客运专线上反复进行实验了一年时间,
它的最高时速达到了3215公里,已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其矛头就是对准磁悬浮。曾经有过乘车体
验的徐鹤寿研究员讲,"中华之星"上的现代化、人性化设计很多,还有如列车车门的气动脚踏板、车厢内的自
动感应门等,处处让乘客感到方便。他坐在车上时,如果不向窗外看,根本感觉不到列车的时速已经达到200公
里,即使时速已经超过250公里,在车厢内仍然很平稳,大家行动都非常自如。当然我们不否认对这个铁道部一
直不肯出血相助的跨世纪项目还有这样和那些的缺点,但中国的铁路轮轨技术与日欧相差不大却是个众所周知
的事实!
龙之醒的一篇文章《关于高速铁路,谈谈日本企业的"敲门砖"》可能更能深层次地说明这个奇怪的现象:
"我有位大前辈,以前在川崎重工当日中翻译,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辞职,去日本的一所高等学校教中文。他向笔【转自铁血 者介绍过一些幕后的情况。他曾说过,在川崎、三菱、三井这些日本大手企业里,有很多有特殊背景的中国人
在做高级职员,所谓"特殊背景"其实就是在国内的纽带关系,据他介绍,中国的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子女、亲
属在日本大公司里就职的情况非常多,而厅、局、市一级领导的亲戚就更是一抓一大把。在中国有重大利益的
日本企业,基本不看这些人的学历和真实水平,而更加看重他们在国内的关系,因为日本人并不善于中国式的
人际关系,但确十分了解在中国办事、揽项目时,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所以大量任用这些所谓的"太子党"或还
称为上"太子党"的一些人。日本人的眼光放得很远,而且也不在乎在这些人身上白搭些日元,一般情况下都给
高薪、并协助他们办理在日本的永住手续,一般都要这样"培养"好几年,等这些人把日本企业当成自己的"终生
职业"时,或取得日本永住身份或日本国籍后,就把他们放回中国担任对华项目的高级管理人员,让他们利用自
己的关系从事办事、拉项目的工作,这些人可谓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敲门砖
第(2/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