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第(1/4)节
鸿均老祖是天地宇宙洪荒之祖(其实就是道教的开山鼻祖),也叫元阳上帝,盘古圣皇。其实就是盘古原神所化。天地常坏而老祖之身历劫不坏,每逢天地初开老祖便出世度人。他一道传三友即:老子、通天、原始三人。而老子通天原始他们三人其实又是一体所幻化。老子居于玄都,通天与原始分掌截阐两教。后于诛仙阵灭了截教故后只剩下阐教一宗。另有一说:鸿均老祖乃是曲蟮得道。有诗云:"鸿均老祖第一仙,先有鸿均后有天"
鸿均意为洪荒而远大“鸿”通“洪”意为:广大,“均”意为:平衡,平均。鸿均泛指宇宙
鸿钧道人:道教最高天神,宇宙的化身,为盘古前一团混沌之气所化。生于太元之先,一教传三友,既: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明清小说《封神演义》中对鸿均道人有如下叙述:
高卧九重天,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
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
玄门都领秀,一声化鸿钧。
前四句告诉学人,大道根宗是高镇于九天虚空之中,蒲团是修道凭藉之物,究为何物,学人自行体悟。后四句中,三友其有二意:一是大道须备三元,三灵合运才是大道真宗;其二,三友是指太上、元始、通天三位教主。始祖将天地三才大道传与太上、元始二人,因其道全三才、德合天地,入其门者,皆为道德之士,故称阐教;始祖将修炼灵光之道传与通天,因其道不备三才,入其门者,若不知返归本源,终归异类轮回之苦,故称截教。
下面是一段转载的文章,感觉正是我在本书要写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有的只是不同的立场。
历史上的商周之战本是朝代更替之战,封神演义中却有了一个更深层广阔的背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十二弟子因一千五百年未曾斩却三尸,犯了杀戒(三尸是道家认为人体内兴风作浪的作崇之神共有三个),要完成这场劫数才能继续修行,返本还元(修仙是不容易的),又赶上周室当兴,商汤气数将尽,三教(阐教、截教、人道)共谈,编成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根行深厚,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还归人道,继续轮回。元始天尊派姜子牙兴周灭商主持封神榜,恰逢纣王得罪了女娲娘娘,九尾狐奉女娲娘娘之命迷惑纣王,断送商朝江山,最终成了导火索,于是一场牵涉了天、地、人三界,汇集了三教九流的大战就此展开了!
首先要明白一点,对于修道之人,不管是阐教还是截教没有人愿意上那封神榜,因为仙和神级别是不一样的,神都要各归其位做自己的公务(想下凡是不容易的),而仙却逍遥自在,闲游三山五岳,上天入地无所束缚,而且从《西游记》中来看,玉帝只能随意调动天上有神职的人,对于仙,虽然也名义上归玉帝管,但玉帝基本上请不动(元始天尊、东华帝君、镇元大仙肯定不买他帐),要不然孙悟空也断不会那么嚣张(这是道教中的权力分布问题),对于凡人来说上那榜也未必是坏事(只羡鸳鸯不羡仙者除外),如纣王、马氏之类算便宜了。既是十二仙要完杀戒就必要杀人(也可能被人杀,这是他们的一场劫难),可杀谁呢?以他们的身份绝不可能去杀凡夫俗子的,于是截教中人便倒了霉(也是他们自找)。在人间来看的商周之战,从神仙中来看就表现为了阐截二教之争,结果是本来是阐教众人的
第(1/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