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2/3)节
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他的工作态度是出了名的“蛋里挑骨头”,尤其是批改作业,仿佛是在校正修订历史文献的教授专家,只可惜他还没老到那种地步。史法古批改作业可不像吃饭穿衣那样挑在篮里便是菜,而是茶里不寻饭里寻,整个就一娘替儿子找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而且他讲课整个就一闷葫芦,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过这才似乎满足了某些《百家讲坛》讲师“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充分必要条件。你可千万不要问此老师问题,因为此老师回答学生,就像是某些失败的政府官员,整天成功扮演着《后汉书;孔奋列传》“身处膏脂,不能以自润”的一派高风亮节角色,回答学生如回答记者一样不好好说话,要么就是打官腔、沉默、王顾左右而言他。于是乎,同学们就像做完了试验而得出的一致结论:语文课是乱弹琴,语文老师是吃错药了!这话就像是信鸽腿上的信函,准确无误地传到了史法古的耳朵里。听了如此小广播,他就想杀一儆百,同时表现出他破坏力下的魄力,主业虽是修儒,业余却是商鞅法家“刑名学”的粉丝。《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说:“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他批评人往往是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宽猛相济起来常常是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然后放眼望去,一颗枣树就像是只剩下了绿叶,这要是在香港玩股票就玩大发了。
刘紫苏这学期有幸成为他的“关门弟子”,若能将有幸进行到底,成得意门生,则是三生万幸。这学期一上来,学生就先下手为强,给了史法古一个下马威,看来“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并不只是适合明星和猪,语文老师同样不是特例。新学期养精蓄锐了一个寒假的学生不仅年龄长了,体重长了,而且智力也芝麻开花节节高,集体表示对语文课没有兴趣,要再搞一次小范围的“五四运动”。话说陈胜吴广,这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如果把语文课堂比作是食堂,则对于语文老师这厨师烹饪出来的美味佳肴,没胃口的人像是滚雪球一样,说得厉害夸张些,就是斯巴达克起义。史法古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也就只好好话说尽,有点像求爷爷告奶奶,烧香拜佛。也亏得是学生们并没有坏事做绝,因为就是“十殿阎王”看见这样声情并茂的表演也会比司马青衫更湿,但也有点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意思,就楚河汉界,安营扎寨,围而不攻,想是要他,弹尽粮绝,理屈词穷。史法古没有坐以待毙,就以逸待劳,渐渐吃不住劲,想来个一劳永逸,就收买起了“起义军里的叛徒”,但并不让其去做细作,反而让其去做说客。可因为这样品格的学生是不及格的学生,所以这样的叛徒是不合格的叛徒,故不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学不了苏秦、张仪,做不了计然、范蠡,不被“腰斩车裂了”就“南无阿弥陀佛”了。虽然最终是“唐雎不辱使命”、“烛之武退秦师”了,不过,正如宋辽两国不要大动干戈,也要签订“澶渊之盟”的。当然,学生不是要其去倾家荡产,卖老婆孩子去补偿他们的精神损失,但要求以后讲课要像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那样的“文史不分家”,还要搞笑幽默,真是逼着姑娘上轿啊。史法古最终是好虎架不住群狼,一条大腿拧不过几十条胳膊。众人拾柴火焰高得能把这只刚上架的鸭子给烤熟了。可堂堂一代名师又岂能落得个如此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幸好老校长在一阵振聋发聩的掌声中调走了,新校长在一阵振聋发聩的掌声中上任了,且新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