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如烟往事
第(2/6)节
的小天鹅。啊,这边还真的有她昂头踮脚跳芭蕾的相片呢。
这张大约是圣诞节拍的,兄妹俩戴着圣诞老人的帽子,坐在一架白色的德国seiler钢琴前弹奏得正高兴。
感觉出,杨逸文生于殷实人家。
跳跃过一段空白的时光,照片里的人长大了。这张杨逸文看起来很严肃,和稚气未脱的容貌有些不协调。
想起自己念初中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年纪吧。那时最不能忍受被别人视为髫龄小童,自我觉得身心接近成人远大于流鼻涕的小孩。所以,拍照片时自然也故作几分老成,不仅不笑,还要在眼角带点忧国忧民的凝重神情。引用我妈的评价,那就是——便秘了好几日后很不畅快的表情。现在想来还是禁不住要笑。
咦,这张照片里的人是谁?
粗略一看,眉眼倒和杨逸文有几分相似,但细细看来,还是有些不同,和杨逸文今日一般年纪。难道是——
“在看照片?”杨逸文端了芒果西米露出来。
“是。你和迎叶小时候非常有意思。”我指指眼前这张照片,“这个人是谁?很像你。”
“那是生父。”他将托盘放到茶几上,走过来道。
“怪不得呢。”我恍然,又惊叹:“看起来很年轻啊。”
“那是他年轻时候拍的,我想应该就是我现在的年纪吧。”杨逸文微笑。
“那么他那时候是做什么的?”照片里的人,意气风发光华四射。
“这是他为庆贺自己的公司接到首批订单而拍的,也算是一个纪念吧。”杨逸文注视着照片,“他和家母两个人衔泥筑巢一点一滴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以经营樱孩业务为主。首批订单从选料到加工到送货,几乎都是他们两人挑梁。”
“白手起家,不简单。”我佩服。
“代价也大,有时候一整晚都要工作,校色,校对,拼版,制版,费心费神还费眼力,所以导致中年时患上青光眼。”杨逸文的声音带点悲哀。
“这样勤勤恳恳,我想他后来事业一定很辉煌吧。”上帝是公平的,既不会过于优待一个人,也不会过于刻薄一个人。有失必然有得,毋庸抱怨,也毋庸狂喜。
“嗯。”杨逸文点点头,“公司规模后来越变越大,直到股票上市成为一个拥有万名员工的大企业。”
万名员工?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姑父开始做皮鞋生意,也是差不多的年纪。但做到今天,手下也不过是百余位员工。
“看来你生父母很懂得经营之道。”我赞叹。
“我倒希望他们一直维持小本生意。一家人够吃够住就好。”
我不明所以地望着他。
“福祸相生。这句话你总该知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背诵。这句名言念起来很有些绕口,所以,曾经花下一番时间刻意去记忆。
“生意越大,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杨逸文感慨,“八七年香港遭遇大股灾,宣告停业破产的大小公司和企业不计其数。”
那么杨逸文生父母的公司是否幸免于难?我的心被吊在半空。产业如此庞大,受到冲击也定是在所难免。不知他们最终有没有化险为夷。
“你父母的公司—
第(2/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