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成公主(转载)
第(2/2)节
我在想象,当时如果她愿意,是否可以选择投降,李靖还不至于到非要她的人头的地步吧,毕竟生擒回长安才是最大的功劳;也太不可能是手下误杀,李靖治军之严,不用多说,作为前隋公主,四任可贺敦,如幽灵般神出鬼没的隋王室“救世主”,李靖难道不会告诫手下一定要生擒回去邀功?最大的可能,就是她自己拒绝投降而选择了死亡!
我们无法从史书中看到更多的资料,无法猜测她的四任可贺敦生涯到底充满了怎样的惊险或者哀愁,但是,在历史的点点行间,我读到了一个远嫁的游子对于故国家园的热爱,在整个隋朝早已成为历史往事的时候,她依旧执着,她收留着她们皇族的最后一点血脉,寄希望与那几乎无从谈起的复国大业,最后,随着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她走完了她传奇般的人生,真正意义上的“义成”。我甚至在猜想,李靖最后是不是也愿意看到她就这样完成自己的“大义”,而不是强行将她带回长安,成为李唐昭示武力的又一个象征品。
和亲,作为一种古老的外交手段,在汉唐的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传奇,不管是昭君,解忧,还是文成,都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但是,义成公主从另一个角度来注解了“和亲”。《贞观之治》里面文成公主辞别李二的那句话,用在义成身上,才是真正的恰到好处:“您交给儿臣的不是儿女私情,而是军国大事”!
隋唐的史书是最好看的,不仅仅在于那个时期的文治武功,更在于那史书里面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天涯关于中国人信仰问题的经典回帖告诉我们,中国人最大的信仰就是“历史”。隋唐时期,我们看到的最多的,也就是那些“一腔血注解千秋史书”的华夏儿女。
所以,即便是只能在史书的角落里才能找到的人物,如义成公主,仍然是能够使我将目光凝聚的传奇。
(引自so征文)
第(2/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