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第(1/3)节
八十七
红旗招展,歌声嘹亮,中南海里喜气洋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军委领导在怀仁堂后花园的草坪上接见了志愿军代表团。八年前,毛泽东在这里决策出兵,今天又在这里接见了志愿军的英雄。毛泽东脸上一直浮现着自豪的笑容,这是一个胜利者的笑容,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者的笑容。他带领自己缔造的这支队伍曾经打败了用美国武器装备起来的国民党军队,今天又直接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
毛泽东握住杨勇的手,第一句话就问:“都回来了吗?”
杨勇回答:“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这时,毛泽东又说:“好,回来了好哇,热烈欢迎你们!”
在杨勇和王平的陪同下,毛泽东接见了志愿军战斗英雄,与他们亲切握手,向他们致以慰问。志愿军英雄们冀盼已久的近距离细睹领袖风采的心愿实现了,他们一个个激动万分,热泪盈眶。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豪?什么是幸福……这一刻他们都感受到了!
毛泽东来到王占山跟前,握住他的手极为亲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王占山此时此刻激动得一句话也想不起来了,只是连声说:“我叫王占山,我叫王占山。”说着说着,两眼湿润了,视线模糊了!
杨勇指着赵积华向毛泽东介绍道:“这位是孤胆英雄,他一个人打退了敌人五次攻击,消灭六十多个敌人,保住了阵地,实现了‘胜利后回北京见毛主席’的愿望。”
毛泽东握住一位年轻士兵的手,问他叫什么名字。这位淳朴的士兵满脸泛着激动的红光,聱牙结舌地说:“我叫黄治富……”这时杨勇介绍道:“他被朝鲜人民称为‘活着的罗盛教’,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抢救了一位掉进临津江冰窟中的朝鲜儿童。”毛泽东颔首微笑。
毛泽东的目光掠过每一位英雄的面孔,他似乎在寻找一个人,一个第一批加入志愿军的人,那就是自己最钟爱的大儿子毛岸英。毛泽东看到每位英雄都像他的大儿子,都像他的大儿子那样英俊,那样威武,那样勇敢。然而,他的大儿子没有回来,今后也不会回来了,永远不会回来了,他和他的战友们将长眠于朝鲜的土地上。
夜深了,中南海里静悄悄的,但菊香书屋依然灯火明亮。李银桥走进毛泽东卧室,看到身穿睡衣的毛泽东半躺在木板床上,眼里噙着泪花,凝望着毛岸英的照片发呆。李银桥怕毛泽东悲极伤身,就劝他要保重身体,不要再想了。毛泽东怆然叹道:“怎能不想呢?他是我的儿子啊!”
刘思齐:岸英啊,我看你来了,代表爸爸看你来了!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在得知丈夫牺牲的真相后,刘思齐度过了无数个交织着痛苦、焦虑、恐慌甚至绝望的日日夜夜,一直无法从悲伤的围城中走出来。她像狂风过后的一棵树苗倒伏了,本来孱弱的身体日渐消瘦和憔悴。尽管她像往常一样对公公极尽孝道,可她那双哭红了的泪眼常常令老年丧子的毛泽东痛苦不已。为了改变这一触物伤怀、寥落凄苦的局面,刘思齐决定暂时离开北京。
一九五五年夏天,刘思齐到莫斯科留学。毛泽东也赞成她换换环境,要她“争口气,学成为国效力”。此后刘思齐不断收到毛泽东的来信,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公公“爱子心无尽,呼儿问辛苦”的温暖之情。刘思齐由于初到国外,不太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加上所学专业也不对口,愁病交
第(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