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第(2/4)节
一只只冒尖的竹笋
在土黄的地里拔节
那三月山上含羞的布谷声中
总有一只牧歌叩响
我痴恋故乡
这片芬芳的土地
当我走进她
一支馨香湿润的小令
醉我眸子
从这首风格婉转、寓意优美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徐文生在诗歌方面的才华。然而,在北京写诗是沒法生存的。于是,徐文生就做起了枪所,靠给书商编稿子维持生计。
当枪手只是权宜之计,徐文生说:“我的最终目标是做个中国一流的诗人。我眼下惟一的目标就是赚钱、赚钱、再赚钱,等挣够了10年的房租和生活费后,我就洗手不干了,专心地写我的诗。”
当枪所这行其实非常不容易。徐文生感慨地说:“虽然有时一个月能赚到5000元,但更多的时候却找不到书稿编,几个月一分钱不赚是常见的事。书商是很少讲信誉的,书出来了拖欠稿费的事非常普遍,现在外面欠我的就有16万多元,我估计最终能要回来一半就不错了。”说到这里,徐文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写稿子收入还行吧,听说报刊稿费提高了。”徐文生又说:“一个月能不能赚到这个数?”徐文生伸出三个指头。我知道他说的“这个数”是指3000元。
“开什么国际玩笑,没黑沒夜地写,也沒有什么地方发表呀。中国写文章的人太多了。”
“不会吧。”徐文生说:“我听说现在北京靠干这个吃饭的写手,月收入在4000到5000元,年收入超过五万元的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
“你说的我完全相信,但那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绝大多数的状况应该比我好不了多少。”我跟徐文生吐苦水,说:“你知道,一篇千字稿子,也是心血。写出来了,投给地市级报刊,稿费15至20元;在省级媒体发表也不过三四十元。难道文学创作就这么下贱吗?”
“没想到干这一行也有这么多学问哟。”徐文生说:“我曾在一家报纸上看到过一些媒体对你们自由撰稿人的评价。他们说,现在是写家叫苦,媒体也是一肚子不满,有个编辑就曾公开说:‘一篇稿子,题材难得,文字好看,原以为是肥猪拱门,再一调查,假的。真实情况连稿子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假若把这样的东西捅出去,肯定是编辑丢人,媒体难堪,读者骂娘。自由撰稿人相对自由,但责任感差,又缺乏管理,写稿时会常常出现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现象。为了保险,我一般不看也不用。’”
“这些讲的是新闻类的稿啊,文艺性的不应该在此列。”我说。
“或许吧。一位杂志社的编辑也说过,她认识一个女作者。这位女作者为了得到高额稿费并获取出国旅游的奖励,冥思苦想,编造出‘当二奶’的离奇故事。长此以往,自由撰稿人非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不可。”
“嘻嘻”,听得入神的解清插话道:“李哥,你也可以向她们学习,来一个《我给百万富婆当‘二爷’》嘛!”“去去去”,我假装生气地冲解清说,“别拿我开涮了行不行,我己经够受的了!”
这一餐饭我们一直吃到半夜,要不是打烊,也许会在这儿闹腾到天亮。等到临时分手的时候,徐文生送给了我一张名片,让我明天给他打电话,他正好手上有一批稿子忙不过来,让我同他一块儿干。我想,反正我李湘
第(2/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