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
第(2/19)节
蹲在姜的办公室门前不走,一坐就是一天。姜无可奈何,再把王明的情况向江浙区委反映。最后,区委同意如别的省有缺额,就让王去。幸好还有空名额,王明于是才去了苏联。
在苏联,王明取得了中大副校长米夫的信任
在中共“六大”期间,王明担任了“六大”秘书处翻译科主任,他虽不是大会正式代表,但通过中共中央指定的中山大学、东方大学参加大会的学生全部给予发言权的机会,他便在会上夸夸其谈,背诵马列主义词句。同时,王明还讨好向忠发,博得向忠发的好感。但瞿秋白和邓中夏等人对王明十分反感,在会上建议:“中山大学及东方大学被指定参加大会的学生发言不要只重复理论,发言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要讲。”
因瞿秋白、邓中夏等人的反对,王明在“六大”中没爬上来,从此,他对瞿秋白、邓中夏等怀恨在心。
“六大”后,王明在米夫的安排下,参加了共产国际代表大会的翻译工作,并兼做中国交通局的工作。不久,王明生了病。病愈后,于1929年3月,被安排回国,这年,王明只有25岁。
对王明回国,米夫竭全力推荐,他以共产国际东方部的名义给中共中央下达指示,要中共中央对王明妥善安排。
王明受党内警告处分
王明回去时,正值李立三掌握中共大权之时。因王明从校门到校门,并无实际工作的经验,虽然米夫电示中共要重用王明,然而,李立三只安排王明在上海沪西区委做宣传工作。7月,周恩来又将他调到中共沪东区委任宣传干事,兼任《红旗》报通讯员。
到《红旗》报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王明先后在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红旗》报上以“韶玉”、“石”、“慕石”等笔名发表了35篇文章。其思想大都来自共产国际,用共产国际的思想,论述国内政治斗争。他的文章所宣传的思想,也有错误的。主要是鼓吹“城市中心论”等不切实际的工人武装暴动,强调中国革命的危险是右倾,不是“左”倾,对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起到了助长的作用。
1930年1月12日,王明在参加上海工联于英租界垃圾桥附近召开的一次布置年关斗争会议上被捕,被关在提篮桥监狱。当时,王明扮成工人模样,没暴露真实身份,巡捕暗示他有钱便可以放出去。王明便写下《红旗》报的地址,给了监狱看守。幸亏看守只索钱,才没造成损失,但《红旗》报机关只得转移,王明在12月18日上午出了狱。
王明出狱后,写了两封信,一封给中共中央,对自己暴露机关地址的错误,避重就轻。一封信写给米夫,说他回国后,中共不拿他当人看,让他到危险的斗争前沿,被捕后遭毒打,但自己表现顽强等等。米夫见信后,很不痛快,一面夸王明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典范,一面指责李立三对王明不重用。在四中全会前,米夫给李立三写信,向李立三陈述他的态度。
但中共中央在查清事实真相后,仍然于1930年3月16日给王明党内警告处分,并希望他接受批评,努力改正错误。
同时,中央将王明从《红旗》报社调到全国总工会工作,任全总党团秘书及《劳动三日刊》编辑。
王明官场失意
到了全总后,王明找到秘书长罗章龙。说:“我想与你谈谈。”
王明便说了他在中山大学的情况,并哭丧着脸说
第(2/19)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