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中共第一位舵手的悲剧

第(1/9)节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误党始末

    自1921年7月至1927年7月,陈独秀连任五届中共中央总书记,这期间中国革命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他息息相关,从而给他写下了一段光辉的历史。但是,在大革命后期,他又犯下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从而导致了大革命的惨痛失败。陈独秀也因此留下骂名,成为悲剧式人物。

    过去,把这称为中共历史上第一次路线斗争。

    陈独秀主张共产党成为国民党内的秘密支部

    1924年元旦,陈独秀出席了上海的党团会。在这次会议上,鲍罗廷建议作为共产党总书记的陈独秀不参加国民党一大,陈独秀同意了,并且事前通知了孙中山。

    在这次会议上,陈独秀介绍了“三大”以来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政策和目前各地加入国民党的情况。几天前,陈独秀与秘书罗章龙共同签发了《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要求各地指定参加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陈独秀讲话时考虑到了党内一些同志的意见。12月15日,邓中夏在《中国青年》上发表《论工人运动》;4天之后,瞿秋白又在《新青年》季刊第2期发表《自民治主义到社会主义》,均是针对他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一文提出针锋相对的意见。同时,鲍罗廷还一再提示他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对此,陈独秀说:“我们同国民党的关系是作为国民党内的秘密支部,……虽然要尽力争取国民党内的领导权,但做法要自然。”

    中央执委会的成员明显地感受到了陈独秀发言中的与以往不同的东西。

    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以撤销大本营宣传委员会的方式,自动免除了陈独秀国民党宣传委员长一职。

    独断专行的“家长”

    1924年2月,出席广州国民党一大的共产党代表都先后到了上海。“三大”执委利用这个机会召开了三届二次中央执委会大会,作出了《同志们在国民党工作及态度决议案》。

    《决议案》出现一些新提法,如“对他们中间极腐败分子,亦宜取敬而远之的态度,须尽力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我们切不可把那样的分子,欲认为他们是所谓的右派”。

    陈独秀十分满意大会接受了他的观点。

    5月上旬,陈独秀与张国焘去拜访刚从苏联回到上海的维金斯基。维金斯基说:“中共中央的工作方针重点应放在本身组织的发展和领导工人运动上。对于国共合作,共产党员要积极支持左派,反对右派。”陈独秀决定开一次中执委扩大会议。

    这次大会改变了2月的《决议案》。承认国民党内有右派,提出我党在国民党内的方针是:“巩固国民党左翼和减杀右翼势力。”同时强调了职工运动,提出“党的最重要的职任,便是继续在产业工人里有规划地创设工会的组织。”

    邓中夏等对此十分满意。

    但陈独秀坚持“应到国民党工人部去开展工人运动。”

    对于农民运动问题,在最后形成文件时,陈独秀同意写进农民问题决议案,但只提出一些宣传性口号,而且,把它安排在文件的末尾。

    陈独秀对自己的一些个人独断进行了检讨。

    在国共合作政策上,蔡和森与瞿秋白、邓中夏、张国焘一样,有不同看法。

    从主张武装斗争到反对武装斗争

    “
第(1/9)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