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汤沐海模式”

第(1/2)节
    “汤沐海模式”

    汤沐海趁回北京指挥音乐会之机,与中央乐团李德伦先生等达成协议:每年规定一定时间回国指挥中央乐团音乐会。乐团除为汤沐海安排住房外,还向汤沐海支付特批的月薪。汤沐海的职务为中央乐团常任指挥。

    汤沐海的其余大部分时间继续留在国外实践,收入归汤沐海个人所有。同意汤沐海用四个经纪人。

    为了慎重,李德伦先生还上报文化部批准。为此,新闻媒体大肆宣传为“汤沐海模式”。李德伦最近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时还说,汤沐海在外面脚跟站稳了,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回来帮助我们提高,是好事。汤沐海每次回国开音乐会,新闻媒介都有专门介绍,尤其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栏、《人民政协》等。

    从此,汤沐海虽然有四个经纪人帮助他把演出日程定得满满的,但是回国演出时间雷打不动留出来。

    因为有了汤沐海来去自由的例子,中央乐团的孟昭林就打电话邀请定居海外的一位著名钢琴家回北京演出。那位钢琴家是十年动乱中出走的,心里不踏实,反问孟昭林:

    “如果开完音乐会把我扣起来怎么办?”

    孟昭林赶紧以汤沐海为例:

    “你看汤沐海吧,每次回来,不都顺利出去吗,谁把他扣起来。”

    或许因为家教的缘故,或许因为汤沐海与新中国同龄,他从不怀疑来去自由。记得1989年5月中旬,那么特殊的国内形势,汤沐海仍按约于5月30日从莫斯科回到北京。当然形势所迫,那年音乐会没有开。第二年上他又按时回到北京。音乐会在海淀影剧院上演,时逢6月4日,音乐厅内外,空气都很紧张。汤沐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排练、演出。剧场反响格外强烈。虽然没有登报售票,场内仍满座,秩序井然。

    有的老朋友去后台看沐海,见他大汗淋漓,情绪高昂,非常吃惊地问:

    “你怎么还敢回来?”沐海笑着反问:

    “为什么不敢?我不是回来了吗?”

    那晚,后台相继到了不少各国驻北京的使馆官员,连当时尚未与中国建交的以色列的文化组长也到后台祝贺。因为他们都知道汤沐海在他们自己的国内拥有广大观众。

    汤沐海热情地把各国官员介绍给李德伦、孟昭林……

    那晚,文化部新上任的两位副部长特别高兴,对着满头大汗的指挥家汤沐海说:

    “您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三台摄像机把后台来来往往的祝贺人群作了摄像记录。珍贵资料保存在我手里。那次,沐海碰到特殊情况,那就是英若诚副部长在他回国的前一天离任了。当孟昭林告诉沐海后,沐海马上对老孟说:

    “去年我回国,他请我吃饭了解情况。这次我请他,老孟你去代办。”

    “哪些人?”老孟问。

    “还是去年同桌的几个人吧!地点由他定。”

    老孟与英若诚通过电话后,有些着急地对沐海说:

    “他定在王府饭店,那里要付兑换券。”

    那时兑换券价值高出人民币50%。老孟担心花费太多。

    沐海笑着回答:

    “兑换券就兑换券。因为他不当副部长了,所以我一定要请他,这是心意,是友情,是感谢他对海外人士的关心。”

    至今,汤沐海还很
第(1/2)节
推荐书籍:嘘,木头人捉藏(古言)当反派穿成虐文女主[快穿]会呼吸的风护你一世安稳神明大人说我是他的人海压竹枝氧气瑶生(校园1v1)金雀钗(古言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