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15

第(4/5)节
类”几乎是一种完美的种族,他们的本性里并没有地球人类的那种劣根性,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缺点,就他们自身而言,性情过于温和,说夸张点就是“无欲无求”,这种特性让比人类社会发展得很慢,如果没有后来的种族融合,那么这种比人类很有可能会走入灭亡。

    索兰星球上并不是只有比人类这么一种智慧生命,只不过比人类占主导地位而已。索兰星球上其它的智慧生命,套用地球人习惯的说法就是精灵、翼人、海人和兽人。

    其实,不论是比人类、精灵、翼人、海人还是兽人,都是“人”,只不过每个种族的进化起源不同而已:森林昆虫、鸟类、鱼以及某些走兽,他们分别进化成了精灵、翼人、海人和兽人。严格来说,他们都是“人类”,但在树种,为了区分彼此的不同,才根据这几个种族进化出的最终形态和地球神话传说中的几个种族相互对应之后,分别赋予了这样的称呼。

    索兰星球的中洲大陆上,这些具有智慧种族在经过最初的极为漫长的发展之后,他们跨越了地域产生了交汇和碰撞。在刚刚开始接触的时间里,因为彼此的信仰、文化、理念都大相径庭,所以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陆陆续续持续了几十年,每个种族的生产力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这时他们都意识到:战争并不能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他们需要的不是暴力冲突,他们需要的是和平与发展。

    于是几个种族停止了战争,开始商讨一个可以共同发展的方法。索兰星球上智慧生命的进化起源使他们所具有的本性与地球人相差甚远,因为如此,于是对于索兰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种族大融合”开始了。

    融合之后的社会由比人类主导,所以我们姑且称为“比人类社会”。比人类的性情过于温和,缺乏必要的野心和欲望,他们并不适合推动社会发展,而其它更为活泼的种族恰好弥补了这一缺失,比人类的智慧在其它种族的鞭策下开始发挥,中洲大陆的科技水平几乎是跳跃式地前进。

    中洲大陆从类似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完全蜕变为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只花了一千多年的时间,而且中间没有发生任何暴力流血让生产力倒退的事件。

    接下去就是“大航海”和对抗魔族的“末日之战”。

    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历史概念序列:亚细亚生产方式→古代的生产方式→封建的生产方式→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亚细亚所有制形式”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既非“亚细亚”这个地区所特有的所有制形式。所谓“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就是原始共同体对土地等生产自然条件的公共占有(也就是土地的原始共所有制)。这种生产方式所在的社会时期大家可以简单地想象为原始社会时期(事实上亚细亚生产方式包含的内容极其复杂,但我不想去阐述它)。这里引用这种概念来类比索兰世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

    另外,我们在初中和高中的政治课本上往往会学到这么一个社会发展序列: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著名的“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公式”。政治课本上往往将这种序列引为马克思所说,但实际上这是苏联史学家v?v?斯图鲁威提出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他将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和“古代的生产方式”更换为“原始公社制度”和“奴隶制度”,最后再
第(4/5)节
推荐书籍:病态装乖被迫和清冷御姐闪婚后蘑菇炒鱿鱼仙路迢迢须尽欢(H 剧情向)【不要学长只要你之八】恋上校草学长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我的极品炮友们诗蕾的愉悦日常雕光每天都被自己辣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