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四章 诸事停当〔大结局〕

第(5/10)节
全民教育,但一定年龄的儿童大半入学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国家赋税收入的增多,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开始大幅度地增加,陈易态,在十年之内,能让天下百分之六十的适龄儿童入学,因此他也一力促成了每县一所官办学校的建立。

    每个县一所官办学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所需,还需要进一步扩建,许多富裕之地已经有两三所甚至更多的学校建立起来。学校建立多了,教师的数量也必须要增加,其他配套设施比如书本等缺少也是个难题,印刷技术的改进,降低书本的成本是必须要做到的,只不过一切都要时间来解决。

    陈易相信,教育方面的事可以很好地解决,只要朝廷足够重视。

    而支撑陈易进行诸多改革,并花费巨大投入做事的最大基础,就是大唐农业的连年丰收。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粮食问题是任何朝代都最难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一件事。

    陈易对农事的重视在刚刚得武则天重用之时就开始了,占城稻也就在那些年引进。

    这些年在作物种植方面,他也花了非常多的精力,指使手下之人,派人不远万里去到海外引进土豆、辣加、蕃茄、玉米等作物。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大唐的物产,并终于有机会可以让天下任何一个人都不饿肚子了。土豆、玉米的高产,让种植这些作物的百姓心花怒放。

    陈易不但亲自过问民间种植情况,还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官员们主抓各地的作物种植。

    各级官府官员对农事也不敢轻视,在陈易的大力推动下,大唐境内精耕细作的先进种植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水利灌溉设施也得到了大力的修整。数管齐下的举措下,粮食的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

    百姓不再需要担心粮食够不够吃,他们担心的是粮食多了,没地方堆放。各级官府也在犯愁,多收的粮食没地方堆放。官仓已经一再扩建,但仍然满足不了堆放粮食所需。

    陈易为此很骄傲,他也因此威望日隆,属下的大臣们对他敬若神明。让百姓不再饿肚子,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难做到的,但现在却在陈易主导下做到了,如何不让人敬佩。

    粮食多了粮食深加工的产业也开始兴盛起来。

    唐初时候因为粮食短缺问题,官方严格控制酿酒行业的发展,因为这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如今粮食不用愁了,官府也开始鼓励包括酿酒在内的粮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有了富足的粮食,有了官方的支持,酿酒等粮食深加工待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这些还是消耗不了积余的粮食,大量的粮食被销往海外。

    大唐多余的粮食,换来了大量的金银器物,及其他一些新奇物种。

    在以尚书令身份主持了政事堂事务后,陈易可以说将大唐的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大批亲信人物充作他的左右手,这些人物都是在原来历史上很有名声,才学能力都不凡之人,他们和陈易一样,兢兢业业做事,一心为大唐的强盛而做出努力。

    这些人和陈易一样,每天都精力充沛,勤于朝事,没有偷懒的时候。

    上行下效,州县一级的官吏也都兢兢业业地做事,不敢偷懒不理事,怕被弹骇。

    上下官员都勤于政事,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大唐的发展,像被装
第(5/10)节
推荐书籍:明日方舟 塞雷娅,从狱警到母狗贱奴的转变炮灰总是幸运E爱情终结者[快穿]/我家老攻总失忆网游之白帝无双醉紅塵天堕武林(武林奇葩)(1-7)翻云覆雨修鞋匠和顾客的罗曼史(X-Men同人)恋爱=?学分帝国第一人妻(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