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白居易的梦
第(1/4)节
桃花癫的问题还有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说做一个像白居易那样的梦。
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觉得他的诗是最好理解了,都跟大白话似的,可是那首《花非花》,却总想不明白他到底写的是什么。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你说这到底写的是什么嘛。
后来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杂书,才明白那诗到底写的是什么,原来……
“夜半来,天明去”,不消说了,那是一个梦,一个跟“花”有关的梦。前面说了,“花”指的是情欲,是女性。只是这个女性的形象太模糊,看不清楚到底是谁,于是就“花非花”了。本来吗,梦里的人怎么说得清楚,也许是个歌伎,也许是属于禁忌恋情的对象,不好意思说啦,只好“雾非雾”了。
至于“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个这个……听医生说,男人的性高氵朝就是shè精的那一瞬间,完了就会觉得很疲惫,觉得身体已经空了。
记得弗洛伊德他老人家曾说,梦是潜意识的表现,男人如果梦到走廊一类的,女人梦到圆柱形的东西,这大概是情欲受到压抑的表现。而中国人也经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至于白居易怎么没梦到走廊一类的东西,那可能是一来走廊这些东西无法体现他想表达的文字美感,二来就是古人习惯用“花”来形容女人。
其实古代的文人是经常写艳诗的,唐代的韩渥就写了不少艳诗,并且把它们称为“香奁词”,所以后世文人就把那些描述艳情,词藻华丽诗词叫做“香奁体”。
最早有记载的描写艳情的诗大概要算是《诗经》的首篇《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是:春天来了,小鸟在河边歌唱,美丽的女孩在我眼前飘荡,真想把她拥抱。野草在疯长,河水在流淌,我的心也是那么的躁动,美丽的女孩啊,什么时候你能走进我的梦乡。不要这么的冷傲,我想你已经想得睡不着觉。野草长了需要修剪,瓜果熟了也需要采摘,美丽的女孩啊,你更需要男人的关怀。我要拥你入怀,用掌心呵护你到老。我的胳膊也许不够强壮,却能给你温馨的依靠。来吧,当钟声响起的时候,爱的誓言会响彻四方。
男孩子长大了,他需要女人,正好一个美丽的女孩出现在他的眼前,于是,他开始思念,开始做梦,最后,他如愿以偿地拥有了女孩。
《关雎》说的是男孩子追求女孩子,而《标有梅》一诗里,反映的则是大龄姑娘急于出嫁的愿望。诗中写道“标有梅,其实七分,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暮春时节,梅子逐渐黄熟掉落,树上只有七成果实,大姑娘感到时不我待,便催情郎赶快选择吉日良辰前来迎娶她。诗的第二章又写道:“标有梅,其实三分,求我庶士,迫其今兮。”梅树上的果实七成已经掉落,树上仅剩下三成果实,大姑娘更加感到岁月不饶人,心情十分焦虑,于是吉日良辰也不必选择了,只要求情郎今天就来娶她。
至于《蒹葭》这首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
第(1/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