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志第五
第(2/8)节
为下邳国。及太康元年,复分下邳属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分琅邪
置东莞郡。州凡领郡国七,县六十一,户八万一千二十一。
彭城国汉以为郡。统县七,户四千一百二十一。
彭城故殷伯太彭国。留张良所封。广戚傅阳武原吕
梧
下邳国汉置为临淮郡。统县七,户七千五百。
下邳葛峄山在西,古峄阳也。韩信为楚王,都之。
凌良城侯相。睢陵夏丘取虑僮
东海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一千一百。
郯故郯子国。祝其羽山在县之西。朐襄贲利城赣榆
厚丘兰陵承昌虑合乡戚
琅邪国秦置郡。统县九,户二万九千五百。
开阳侯相。临沂阳都缯即丘华费鲁季氏邑。
东安蒙阴山在西南。
东莞郡太康中置。统县八,户一万。
东莞故鲁郓邑。朱虚营陵尚父吕望所封。安丘故莒渠丘父封邑。
盖临朐有海水祠。剧广
广陵郡汉置。统县八,户八千八百。
淮阴射阳舆海陵有江海会祠。广陵盐渎淮浦
江都有江水祠。
临淮郡汉置,章帝以合下邳,太康元年复立。统县十,户一万。
盱眙东阳高山赘其潘旌高邮淮陵司吾下
相徐
太康十年,以青州城阳郡之莒、姑幕、诸、东武四县属东莞。元康元年,分
东海置兰陵郡。七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分临淮置淮陵郡,以堂邑置堂邑郡。
永嘉之乱,临淮、淮陵并沦没石氏。元帝渡江之后,徐州所得惟半,乃侨置淮阳、
阳平、济阴、北济阴四郡。又琅邪国人随帝过江者,遂置怀德县及琅邪郡以统之。
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
司牧之。割吴郡之海虞北境,立郯、朐、利城、祝其、厚丘、西隰、襄贲七县,
寄居曲阿,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
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明帝又立南沛、南清河、南
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太平、南泰山、南济阳、南鲁等郡,
以属徐、兖二州,初或居江南,或居江北,或以兖州领州。郗鉴都督青兖二州诸
军事、兖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苏峻平后,自广陵还镇京口。又于汉
故九江郡界置钟离郡,属南徐州,江北又侨立幽、冀、青、并四州。穆帝时,移
南东海七县出居京口。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州,淮南但为徐州,统彭城、
沛、下邳、兰陵、东莞、东安、琅邪、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十一郡,以盱
眙立盱眙郡,统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又分广陵界置海陵、山阳二郡。后又以
幽冀合徐州,青并合兖州。
荆州。案《禹贡》荆及衡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正
南曰荆州。”《春秋元命包》云:“轸星散为荆州。”荆,强也,言其气躁强。
亦曰警也,言南蛮数为寇逆,其人有道后服,无
第(2/8)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