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节
第(2/5)节
上对下,刘挽一个榜样在那儿,谁都不能说出半句不好。
如此一来,大汉朝以肉眼可见的好了。
而也在这个时候,刘彻下了一道轮台诏。
这一道诏书相当于是罪己诏。刘彻自我反省,认为为帝多年的他有很多的过错。穷兵黩武不说,他贪图享乐,这些年挥霍无度,以令百姓受苦。
刘挽在看到这份轮台诏时也是愣了半响,随后得知卫子夫前往上林苑亲自骂了刘彻一回,把刘彻都骂得郁闷了。
额,刘挽忙于国事,也不管父母间的事。
当年卫子夫最难熬的时候已然过去,刘彻那儿,刘彻想必不会垮下来。哪怕他失去了他最看重的权利,但想来败在刘挽的手里,刘彻不至于过不去这个坎。
轮台诏一下,刘挽必须得去见一见刘彻,而刘彻显得有些苍老,比之先前刘挽所见的刘彻要显得苍老得多。
对此,刘挽有些忧心,还是刘彻挥挥手不甚在意的问:“你怨为父吗?”
刘挽被问及于此时,如实答道:“我只是不明白,父皇当真是铁石心肠吗?为何我这一辈子竭尽所能,依然没有办法让父皇相信我?父皇为何如此畏惧于我?”
是的,畏惧,到最后的刘彻对刘挽的态度中透着畏惧,那是无法言语的畏惧。
“朕只是不相信,你真的可以让大汉江山更上一层楼。哪怕你做了这许多,但那其中难道没有朕的功劳吗?”刘彻是不服气,明明他作为一代皇帝,他做得并不差,为何却没有得到那些人的认可。那些人为何不愿意为他逆天改命。
刘挽长长一叹,不知该如何与刘彻解释。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刘彻做得不算太差,在对百姓上,他尽所能的控制世族,没有让他们掌握太多,以至于大汉天下为之易主。
然而让刘彻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利于百姓,刘彻做不到,这就是刘彻受这个时代影响的局限性,也是别人所无法改变的。
但为百姓谋福这一点在刘挽看来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
天下非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舍一己之私欲以令天下振兴,那是再好不过。让刘挽满足自身而忘天下,刘挽担不起,也万万不敢如此为之。
“父皇做得已然很好。”刘挽这句话并非是在哄人,但于刘彻听来,刘彻瞪了刘挽一眼,刘挽道:“不过是差了那么一点点,父皇比之其他的君王绝对不差。”
刘彻挥挥手,并不愿意再跟刘挽说话。
“天下江山交到你的手里,以后由你说了算,你要如何便如何,不必来此奉承。”刘彻打断刘挽想安慰他的话,而且十分诚恳的道:“你要做得比谁都要好,唯有如此才能证明朕不顾天下非议,有子不传,而传到你的手里是明智之举。”
是的,刘彻最后的希望不过如此,刘挽郑重的承诺道:“父皇放心。”
别的事刘挽或许不一定能够做到,但这一点刘挽可以保证,她一定会做好。
刘彻许久没有吱声,他不会告诉刘挽,他昨夜在梦中看到了没有刘挽的大汉天下,大汉,在他手里终是民不聊生。他的太子死在他的手里,大汉的天下乱成一团。
108人的命,换的是大汉的江山多了108年,这一切的功劳在刘挽。
始平三年,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十六岁登基的帝王,在六十七岁时
第(2/5)节